2021年4月1日 星期四

危難中最短的禱告

危難中最短的禱告

2021-4-1經文:耶穌說:「你來吧。」彼得就從船上下去,在水面上走,要到耶穌那裡去;只因見風甚大,就害怕,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啊,救我!」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疑惑呢?」他們上了船,風就住了。在船上的人都拜他,說:「你真是 神的兒子了。」 (太14:29-33)

禱告是基督徒與 神最直接與親密的交通與呼求,禱告不是一定要有華麗的言詞或是一篇美好的文章,禱告是基督徒向這位愛我們的阿爸父最真情的表達,從上述經文我們可以看到彼得要到主耶穌那裏去,起初彼得走在水面上,但是當他一看到風很大,心中就害怕起來,將要沉下去,便喊著說:「主啊,救我!」耶穌趕緊伸手拉住他,說:「你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疑惑呢?」彼得喊出了最短的禱告「主啊,救我!」主耶穌聽到了就伸手救了他,免得掉到暴風中喪了命,但主耶穌也說了「你這小信的人哪,為甚麼疑惑呢?」這也說明了信心的禱告才是神要聽的,誠如雅各書五章說到,出於信心的祈禱要救那病人,主必叫他起來。信心是聖靈所結果子和得神醫治的基礎,加拉太書五章二十二至二十三節說道「聖靈所結的果子,就是仁愛、喜樂、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實、溫柔、節制。」這個信實原文就是信心之意。信心也是對神有全然的相信與順服其旨意,真正的信心是對神完全的和絕對的相信神按其旨意所說的或成就的,神應許拯救那些在信心與愛裡願意轉向祂的人,神允許疾病試探在你我身上發生,祂也應許不給予我們無法承受的苦難,哥林多前書十章十三節說到「你們所遇見的試探,無非是人所能受的。 神是信實的,必不叫你們受試探過於所能受的;在受試探的時候,總要給你們開一條出路,叫你們能忍受得住。」祂也應許成為我們患難中的幫助與盾牌。信心是讓神決定什麼是最好的醫治結果,我們除了要全然地相信神所允許的苦難是你我所能承擔的,也要完全地相信神所做是對你我有最好利益的,更要全然的相信神終極地救贖與賜你我永遠生命的盼望。彼得前書五章十節「那賜諸般恩典的 神曾在基督裡召你們,得享他永遠的榮耀,等你們暫受苦難之後,必要親自成全你們,堅固你們,賜力量給你們。相信這些事就是真正的信心了。」

   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詩41:1)主也是醫治的真神源頭,祂有能力使風浪停止,能使最惡劣的危機情境轉化為平安的情境,神從未應許「基督徒」的生命必定天色常藍、人生道路一帆風順。不過,神卻答應我們兩件事:一.祂知道你能承擔多少,不會給你個一擔子過於你能夠擔的。二.當你面對生命難處時,祂總是給我們「開一條生命的出路」。三.主是聽禱告的神,即使如同彼得一樣最簡短地向主呼求「主啊!救我」,主也會應許祂所愛的人。

我的禱告
每一天
感謝主!賜我每天起來能順利地呼吸,
食衣住行無窒礙,
我不再視這一切為理所當然,
因為若不是上帝的憐憫與恩典,存留我這一口氣,
我甚麼都沒有,甚麼都不能做,
主啊! 祢的恩典何其大,
祢用祢的剛強,代替了我身心的軟弱無助,使我重新站立的住;
祢的能力叫風浪停止,使危險境遇轉為平安,引我走出死蔭幽谷!
主啊! 祢的恩典何其大,
祢沒有應許天色常藍,但祢應許苦難時與我們同在,
祢沒有說人生路途平坦順暢,但祢卻說一生一世伴我同行,
主啊!祢的恩典何其大,
感謝主每一天向我吹一口氣 ,吹動我內心靈命成長的生命力,
叫我在每日的呼吸間不再浪蕩,
求主聖靈運行掌管我裡面,使我的心思意念更貼近你討你喜悅,
叫我不再看重世界的誘惑,只要注目在主耶穌的身上,
求主使用我這被你救回的餘生,
感謝主,聽孩子卑微地禱告!阿們!

2021年3月31日 星期三

人生忽然起了暴風

 經文: 有一天,耶穌和門徒上了船,對門徒說:我們可以渡到湖那去。他們就開了船。正行的時候,耶穌睡著了。湖上忽然起了暴風,船將滿了水,甚是危險。門徒來叫醒了他,說:夫子!夫子!我們喪命啦!耶穌醒了,斥責那狂風大浪,風浪就止住,平靜了。耶穌對他們說:你們的信心在哪里呢?他們又懼怕又希奇,彼此說:這到底是誰?他吩咐風和水,連風和水也聽從他了。”(8:22-25,太8:23-27,可4:35-41

 每個人生命都會經歷到或大或小的疾病或苦難,有時是忽然起了的暴風讓你措手不及,有時是漸進式的痛苦與難處,苦難是我們的意識上及主觀上,極度不願意去體驗的事,痛苦也常常使人覺得難於繼續走下去,面對苦難常會問為什麼會發生在自己身上,該如何面對和走下去?自己生病期間深深體悟到 神允許「這苦難」發生在自己身上,是要自己在生命中經歷一個更深的學習,經歷到一個自己毫無能力要完全仰望神的境界,不要再靠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力量,自從信主以來(在美國受洗回來),雖然在神的帶領下,自己覺得無論是在醫療專業或醫療傳道的服事上都一切順利,每天到醫院上班的路上也常常向 神禱告求 神讓自己成為一個能利用專業來服侍那需要的病人,而不是像那些躺在病床的人,自以為這樣可以達到神的要求,殊不知自己仍然是自恃著自己的聰明知識討到人的喜悅勝於討神的喜悅,並沒有全心地仰望上帝的醫治,一旦人生忽然起了暴風就像馬可福音435-41節描述到:「當那天晚上,耶穌對門徒說:我們渡到那邊去吧。門徒離開眾人,耶穌仍在船上,他們就把他一同帶去;也有別的船和他同行。忽然起了暴風,波浪打入船內,甚至船要滿了水。耶穌在船尾上,枕著枕頭睡覺。門徒叫醒了他,說:夫子!我們喪命,你不顧嗎?耶穌醒了,斥責風,向海說:住了吧!靜了吧!風就止住,大大的平靜了。耶穌對他們說:為什麼膽怯?你們還沒有信心嗎?他們就大大的懼怕,彼此說:這到底是誰,連風和海也聽從他了。」這裡有耶穌的門徒彼得、約翰、雅各和安得烈,他們都是非常熟悉「水性」的漁夫;當他們打漁時,心裡也許會說:講道聽耶穌的,醫病趕鬼聽耶穌的,死人復活,也靠耶穌,但是「開船」和「撒網捕魚」聽我的!在醫療的專業上,自己就如同那些耶穌身旁的門徒們一樣,骨子裡還是打著專業的驕傲,在職場上心裡常想著「這些專業的治病如給癌症病人開刀或化學治療是很複雜且需要專業的,主啊!祢就交給我吧!」,我們常常不自知的仍然存著許許多多的專業傲慢,甚至於還沾沾自喜於自己的成就。 神讓我經歷到自己的完全無能為力軟弱無力的情境,只有完全的仰望主向主耶穌呼求「主啊!救我!

疾病的發生也有其生命的意義,神允許疾病或苦難的發生是要藉著苦難使我們與祂有更緊密地聯結與仰望,他用苦難來喚醒我們自以為是和偏行己路的生命,C.S.Luis在他的著作”The problem of pain.”中寫到在我們的快樂中上帝對我們輕聲細語,在我們的良心裡,上帝對我們說話,但在我們的痛苦中上帝對我們大聲呼喊:痛苦是祂喚醒充耳不聞的世界的喇叭。”(原文: God whispers to us in our pleasures, speaks in our conscience, but shouts in our pains. It is His megaphone to rouse a deaf world.)上帝愛世人,祂沒有賜下苦難給人,但是祂卻允許苦難的發生來試煉我們塑造我們成為完全與聖潔。因為有苦難的存在,使我們更可以相信有一位全能慈愛的上帝。詩篇四十六篇一節說道「 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當苦難臨到時,誰是最早在你身旁的幫助者,是愛我們的 神,當有 神與我們同在時,危機就可以轉化成平安的境遇,如同門徒們遇見忽然起了的暴風,快要喪命了,有主耶穌的同在,就安然度過。疾病苦難的發生,使自己認清自己的能力是多麼軟弱無助,重新思考人生的重心價值與生命方向,再次地思考那真正能力的源頭和與神之關係,使自己的眼目從專注現有問題上轉成仰望上帝,緊緊抓住 神給我們的應許,誠如保羅所說「我想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8:18)約翰福音十六章三十三節主耶穌說到︰「我將這些事告訴你們,是要叫你們在我裡面有平安。在世上你們有苦難。但你們可以放心,我已經勝了世界!」院一切的頌讚與榮耀歸於賜恩惠與醫治的主耶穌基督。阿們!

 

2012年9月6日 星期四

聖經管理基本 – 授權 (三)

 摩西的岳父葉忒羅吩咐摩西要使選出的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來管理百姓,要叫他們「隨時審判百姓大事都要呈到你這裏,小事他們自己可以審判」,這裡可以看見兩個原則,一是隨時審判,二是大事親審,小事授權。授權 (Delegation) 又稱賦權 (Empowerment),是組織管理中重要的原則與手段,愈大的組織,授權的功能愈顯得重要。何謂授權? 授權是指主管將某種職權及職責分配、交付給其下屬的過程,它包括指定員工執行工作的義務,並給其足夠的權利和責任以期完成工作。授權最主要的目的是減輕高階主管的工作付擔,節省不必要的溝通,更重要的是組織可以藉著授權培育組織未來的管理人才。授權不是有或無的差別而是程度上多或少的問題,就是摩西的岳父葉忒羅所說的「大事都要呈到你這裏,小事他們自己可以審判」,如何決定組織中的大事與小事,這裡牽涉到所要授權與部屬的職責特性與權利賦與,主管要判斷何種職責是需要親自審理的,何種職責任務是可以或需要授權屬下的;授權的過程已包含了決定預期的結果、指定的任務和完成任務的權利與責任。授權並不代表主管就因此推卸了他應負的責任,相反的,他照樣要為這部份職責向其上司負責;因此,授權的結果乃是多了一層的負責關係,而非由一管理者單純地取代了另一管理者負責的關係。
良好的授權可以使一個高階主管不需要「事必躬親」,花費大量精力與時間在瑣碎的日常管理上,也可以藉著授權造就培養有能力或有潛力的部屬成為未來組織前進所需要的管理人才。然而在這授權的過程,往往有許多的障礙,使得授權無法順利;在心理方面,主管或因對部屬缺乏信心或擔心做得比他更好而不願意授權;部屬也會因缺乏自信或缺乏該項職責所需的資訊或資源時或相對的激勵不足時拒絕接受授權。在組織方面,組織沒有定義好責任與職權,使得部屬無所適從;或工作之重要性或緊急性,使得主管必須親自處理而不能真正授權部屬負責;或主管與部屬之間無法保持順暢的溝通,造成彼此的疏離感。主管們無法做好授權的工作,結果也會使得主管的表現不盡理想。
 領導者要有智慧去分辨何者是大事何者是小事,更要懂得如何授權,如摩西的岳父葉忒羅所說「大事親審,小事授權」,否則「事必躬親」,必招致「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聖經管理基本 – 選才原則 (二)

領導者必需要有一些人來襄助他管理眾人之事,當摩西的岳父葉忒羅看見摩西日常要處理如此多而繁雜的百姓案件,而摩西只能從早到晚獨自坐著,眾百姓也必須從早到晚都站在他的左右,葉忒羅看見了摩西管理上的問題,因此建議摩西要揀選一些人來分擔他的責任,葉忒羅說道「並要從百姓中揀選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 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派他們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百姓」。葉忒羅道出了現代企業管理學上如何招募 (recruitment) 與甄選 (selection)中階管理人才的重要議題。中階主管是一群非常重要的管理者,他們是領導者與基層之間的橋樑,是領導者責任的分擔者,也是政策任務的主要執行者。選對了人能減輕領導者管理上的重擔,選擇非人則只會更增加組織的問題。因此要如何揀選中階主管和其要有的條件是領導者所必須學習的功課和擁有的能力,也是管理學上重要的議題。
葉忒羅的建議道出了揀選中階主管的兩個重要議題,一是中階主管應具備的條件,二是中階主管的管理幅度。摩西的岳父提出了一個選才原則,他認為一個中階管理者必須是「有才能的人」,必須具備下列的基本條件就是,一、敬畏 神的人,二、誠實無妄的人,三、恨不義之財的人。「有才能的人」的才能原文字義為力量,其意義在舊約中有指天然的力量或指軍隊的勢力或軍兵或指財富、才能的力量或指美德的力量等意義。由此定義可知,一個有才能的人是指一個具有美德力量的人,是一個賢德的人,美德是一種力量,一個人有好的美德,自然受人尊重與敬愛,也是他人行為的榜樣,他所說的話、所作的事也會為屬下所接受。因此中階主管必需是要具有才能,要有好的美德。那麼怎樣才是屬有才能的人呢?摩西的岳父說了一個簡單的選才原則與三個基本要件,就是要敬畏神、要誠實無妄和要恨不義之財,審判百姓的事情必須要有一顆公平、公正與無私的心,一個敬畏神的人自然會以神的律法為判斷的依據而不是以自己之原則來斷定,也因著敬畏神才能誠實無欺,勿枉勿縱,當然審判民眾的事有許多會涉及金錢,一個恨不義之財者自然不會貪污枉法,也不易受人賄賂而失去公平與公正性。另外,這些中階管理者是代表著領導者來分擔管理眾人之事,就如同摩西代表神來管理重人一樣,因此敬畏神如同摩西是一件非常重要之事。
另外,葉忒羅建議摩西選出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來作中階管理者。摩西從以色列人中揀選了有才能的人,立他們為百姓的首領,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隨時審判百姓的事務。這裡提到了另一個問題就是中階主管的管轄範圍亦即管轄幅度究竟要多少才能達到最佳的模式,由於百姓眾多,葉忒羅建議摩西將選出的中階管理者分為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與十夫長,亦即這些中階管理者以十人為一單位,最小者管理幅度為十人,其次為伍十人,在其次為一百人,最大者為一千人,一個千夫長底下有十個百夫長,一個百夫長可有二個五十夫長或十個十夫長。從小事到大事分層負責,管轄幅度的大小也會決定管理者應有的職責和所賦與的權利。
人才是組織中最重要的資源,組織是否具有競爭力與效率,除了要有好的領導人外,更重要取決於是否有優秀的中階主管能貫徹領導者的理念和達成組織所賦予的使命,組織能找到合適的領導者與選擇優秀的中階主管,賦予清楚的職權與責任,就能發揮整體的力量達成組織的任務與使命。

2012年6月4日 星期一

管理基本-發現問題(一)

經文:第二天摩西坐著審判百姓,百姓從早到晚都站在摩西的左右。摩西的岳父看見他向百姓所作的一切事,就說:你向百姓作的是甚麼事呢?你為甚麼獨自坐著,眾百姓從早到晚都站在你的左右呢?摩西對岳父說:這是因百姓到我這裏來求問 神。他們有事的時候,就到我這裏來,我便在兩造之間施行審判‧我又叫他們知道 神的律例和法度。摩西的岳父說:你這作的不好。你和這些百姓必都疲憊,因為這事太重,你獨自一人辦理不了。現在你要聽我的話,我為你出個主意,願 神與你同在;你要替百姓到 神面前,將案件奏告 神;又要將律例和法度教訓他們,指示他們當行的道,當作的事。並要從百姓中揀選有才能的人,就是敬畏 神,誠實無妄,恨不義之財的人,派他們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管理百姓;叫他們隨時審判百姓大事都要呈到你這裏,小事他們自己可以審判;這樣,你就輕省些,他們也可以同當此任。你若這樣行,神也這樣吩咐你,你就能受得住,這百姓也都平平安安歸回他們的住處。於是摩西聽從他岳父的話,按著他所說的去行。摩西從以色列人中揀選了有才能的人,立他們為百姓的首領,作千夫長、百夫長、五十夫長、十夫長。他們隨時審判百姓,有難斷的案件,就呈到摩西那裏,但各樣小事他們自己審判。(1813-26)
       
        由上述的經文得知,摩西的岳父葉忒羅實在是一位非常好的管理顧問,他對摩西的建議中也提出了幾個現代管理學上重要的基本原則,透過葉忒羅的觀察、分析與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使得摩西在剛帶領眾多的以色列百姓出埃及時,管理百姓眾多事務上有了清楚的原則,能完成耶和華神所託付的使命。
 摩西的岳父葉忒羅發現了一個領袖常遇到的一個問題,「你和這些百姓必都疲憊,因為這事太重,你獨自一人辦理不了。」這就是我們常見的領導或管理者從決策到執行「所有事情一手包辦」,使得管理者與被管理者都疲憊不堪,也常聽到「蠟燭兩頭燒」,這也是領導者所常面臨耗盡 (burnout) 的問題,因著耗盡,不但事倍功半,管理者也變成易怒、身體疲倦或不敢嘗試冒險等症狀,進而失去勇氣與客觀性,出現情感枯乾現象或呈現負面的思想,當然耗盡的結果就會失去生活工作的意義、自我形象破碎、感到孤單、不滿與苦毒與失去了盼望。摩西的岳父看到了摩西處理百姓案件的經過,告知摩西問題的所在,也給了他的建議與管理原則。一個管理者當發現了問題後,不是先怪罪為什麼會產生這個問題,而是要像摩西的岳父一樣,先聽聽和觀查問題的事件緣由,再分析問題之癥結所在,然後提出解決問題的可行辦法。葉忒羅提供了一個問題改善的管理模式,從問題的發現 (Discover) 到分析 (Analysis)、診斷 (Diagnosis)、提出解決辦法 (Solution),最後達到改善問題的目標 (Improvement),而在不同的階段中可以善用5W1H原則「問題是什麼 (What) ? 牽涉了誰 (Who) ? 又影響了誰 (To whom) ? 問題發生在那裡 (Where) ? 發生在什麼時間 (When) ? 要如何解決 (How) ?」來清楚地引導。

「發現問題」是管理上之首要,一個領導者或管理者必需要是一個能夠發現問題的人,組織中究竟存在著什麼樣的問題,有那些是必需改善的問題;而發現問題的先決條件則必須要能分辨出是問題,如果看不見問題或不知是問題,就好像一個醫生不知病人之問題出在那裡,甚至病人已經出現了嚴重的症狀,而醫生還不能分辨這是個嚴重的問題,當然可想而知,病人很快就需要急救或被送進加護病房了。領導者或管理者最大的問題就是也會使得自己身處危機中而不自知,當然更不要說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

2012年5月28日 星期一

用「心」看世界,用「愛」服事人

經文:「你在田間收割莊稼,若忘下一捆,不可回去再取,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這樣,耶和華你神必在你手裡所辦的一切事上賜福與你。你打橄欖樹,枝上剩下的,不可再打;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你摘葡萄園的葡萄,所剩下的,不可再摘;要留給寄居的與孤兒寡婦。你也要記念你在埃及地作過奴僕,所以我吩咐你這樣行。(2419-22)
一個社會是否和諧與公平進步,可由這個社會對於弱勢族群關心與照顧的程度如何得知,聖經中常常提到「孤兒寡婦」,耶穌基督的身邊也常常圍繞著這些人,孤兒寡婦也代表著弱勢的族群,就如身心障礙者、病人、少數民族等弱勢團體,孤兒寡婦是最容易被忽視的一群,也意味著弱勢的族群在爭競的社會裡,其所應享有的福利與權利最易被忽略犧牲。環看我們今日的社會,處處充滿著自掃個人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多少的政策、措施與建設包括交通醫療教育等等是一開始就有為著弱勢的族群著想?多少的企業經營只專注到從這個社會擷取最大的利益,而忽略社會大眾所給予成就的財富?耶穌說:「康健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纔用得著。我來本不是召義人,乃是召罪人。」(217) 耶穌教導我們照顧弱勢族群是我們的責任,就如同這社會有義務去照護那生病的人一樣。
以色列人有個很好的習俗,就是當收割的季節到來時,為了照顧那些弱勢的族群,他們會遵守摩西的律法規定,地主要留下收割時遺落的穗子,讓窮人、寄居的外邦人、孤兒和寡婦可以拾取養生 (1992322;申2419)。這個美好的習俗不但帶來以色列民族的團結合作和其在世界上重要的地位,這也是 神所祝福的;而今在這弱肉強食的競爭世界和價值扭曲的功利社會裡,以色列民族這種照顧弱勢團體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或企業團體經營的借鏡和省思。
馬可福音十章第四十五節提到耶穌說「..人子來,並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這裡所說的服事在希臘原文為Diakonia,是指一種愛與公正的服事 (service of love and justice),是一種基督徒或教會對所在社區的需要與挑戰見證基督所做主動表達和愛的分享,效法耶穌愛世人的精神來看到 (To see) 社會中或世界上弱勢族群的需要,聽到 (To hear) 需要者的心聲,並且來分擔 (To share) 其身心的苦痛與重擔和分享基督的愛與平安,透過實踐耶穌的原則將信仰付諸於行動,使醫治和與神和好的話語在社會每一層面落實與具體化。藉著愛的聯結,跨越膚色、文化、語言和疆界,共享生命的意義,像一棵栽在溪水旁的樹,溪水的供應使我們開展、茁壯,成為一棵按時候結果子的樹。

似乎富足卻是貧窮

經文: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林後610)

        在這經濟掛帥的現今世界裡,金錢財富成為許多人花費一生不斷追求的價值,個人在累積自己的財富,企業也汲汲營營想賺更多的錢。有人想藉著樂透一夜致富,也有人不擇手段不斷地擴張自己版圖以攫取最大的利益;人以為累積了世上的財富就可以讓自己有了保障,財富在自己手中似乎會變得更快樂和有安全感然而果真如此嗎? 其實這些都是假象,這些人將金錢財富變成了人生唯一追求的價值根據美國經濟學者研究發現人越有錢不會越快樂,越是富有的人,心理越會覺得不安全,因恐怕被人偷取或欺騙而失去財富;此外財富也不能給予人真正的平安,更不能拯救人離開死亡。
        到底人生的價值是什麼呢?「價」與「值」是不同的兩件事,價不等於值,值不等於價有價錢的東西常常不是真正有價值的事情;而有價值的東西或事情也不一定要用許多的金錢才能買得到。所以這個世界有價與值的不平衡,價值不相稱的事情也天天發生。我們常常需要衡量什麼是價是什麼值。許多時候我們出了太多的錢,得到一些沒有價值的東西的時候,我們就感到我們是受騙了或者是覺得浪費了。許多人用「價錢」代替了「價值」,甚至有些人為了金錢可以放棄自己的生命,他把整個人生的價值建立在錢財的上面我們對生命以外的東西,常有自己價值的衡量,但是對於自己的生命,卻常缺乏仔細的衡量,為了一時的喜歡,常常把自己一生一世最重要的時間,輕忽忽地就將自己的生命隨便付諸流水,也讓一生成了一件令人惋惜的事情。因此,在這價值失衡與價值觀混亂的時代裡,重建我們生命的價值觀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聖經路加福音十二章十六至二十節描寫有一個人對耶穌說夫子請你吩咐我的兄長和我分開家業。耶穌就說了一個的比喻,說道有一個財主,田產豐盛,憂慮沒有地方收藏,於是決定把倉房拆了,另蓋更大的,好收藏一切的糧食和財物。然後對自己靈魂說:「靈魂哪!你有許多財物積存,可作多年的費用;只管安安逸逸的喫喝快樂罷!」然而神卻對他說:「無知的人哪今晚必要你的靈魂!你所預備的,要歸誰呢?」主耶穌教導我們在地上積財的人,在神面前並不富有,然而地上貧窮的人,卻擁有天上的財寶,因為地上的財富阻擋了人進入神的國。馬太福音六章二十四節耶穌說:「一個人不能事奉兩個主; 不是惡這個愛那個,就是重這個輕那個;你們不能又事奉神,及事奉瑪門。」追求財富的,卻因財富阻擋追求神國的心。追求今生的富足,卻失去了永恆在天上的財富,得此失彼。歌林多後書六章十節保羅也說道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保羅讓我們看見真正的財寶不在於世上的財富而是在神面前的富足」。
        當一個人將財富視為他一生的財寶時,他的心計就會無時無刻想去得到它,誠如馬太福音六章二十一節說到「..你的財寶在那裏,你的心也在那裏真正富足的不是那擁有最多的而是那有能力給與他人的真正的財寶不是在於世上的財富而是在於 神面前所擁有的富足
    感謝主保羅的似乎貧窮,卻是叫許多人富足的;似乎一無所有,卻是樣樣都有的。」實在是在這一個看是似乎富足卻是貧窮」世代裡所極需要有的人生價值觀。